前言:建文四年(公元1402年)七月杭州股票公司排名,成都蜀王府。大明蜀藩的首封亲王朱椿,身着华丽的红色四团龙补服,正坐在承运殿宝座之上,面无表情地听着一条来自京师南京的噩耗。那是来自自己京师的亲弟弟——谷王朱橞的动静,带来了一连串令人震惊的消息:
- 六月十三日,亲弟弟谷王朱橞开启了金川门,靖难的大军趁机攻入了宫城。最后,皇帝陛下在奉天殿自焚殉国。
- 六月十七日,四哥燕王朱棣登基称帝,宣告建文新政的彻底废除。
- 六月二十五日,翰林学士方孝孺被新天子下令“戮于市”,同时宁海方家三族遭到满门抄斩。
展开剩余82%- 最后,至今不再提建文四年年号,时间已经进入了洪武三十五年。
听到这些消息,朱椿沉默片刻,表情愈加沉痛:“四哥终究还是不能放过正学先生。”他缓缓地对王府的官员吩咐了两点事宜:其一,当年方孝孺曾在成都讲学的住宅必须保留,且该街道改名为方正街。其二,正学先生所有的诗集和书稿,务必确保妥善保管。做完这些安排后,朱椿便急忙动身,准备前往京师朝觐新帝。
四哥稳坐天下,而自己与方孝孺的亲密关系又不为人所隐,若不见一面,显然难以应付。而新帝对于方孝孺的死敌之态势,朱椿心中忐忑不安,不知道四哥会如何处理这层复杂的关系。
朱椿,出生于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三月十八日,乃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子,生母郭惠妃。自洪武十一年(公元1378年)封为蜀王,驻守四川成都。洪武十八年(公元1385年),他娶了永昌侯蓝玉之女蓝氏为妃。
明武宗正德六年(公元1511年)状元杨慎,在给时任蜀王朱让栩所写的《长春竞辰稿·序》中提到,“自其未之分封日,则宋景濂为之傅”。宋景濂,开国文臣之一,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,曾是朱椿的老师。杨慎所言虽然道出宋濂为朱椿的导师,但洪武十年(公元1377年)宋濂就已经告老还乡,而他在洪武十三年(1380年)因胡惟庸案的牵连被贬四川,是否真能与年幼的朱椿建立深厚师生情谊呢?朱椿的后人却将其文稿、书信等汇编成《献园睿制集》,其中一篇《跋宋太史与门人手帖》证实了朱椿确实受宋濂教诲,强调了当时与宋濂的关系。
因深受宋濂的影响,朱椿不仅热衷文史,且爱结交文人,连父皇朱元璋都称他为“蜀秀才”。洪武二十三年(公元1390年),20岁的朱椿带着王妃蓝氏和长子朱悦燫正式驻守成都。据《太祖实录》记载,当时四川的总兵力约为53000人,朱椿是这支队伍的最高统帅。而在老岳父蓝玉平叛四川时,朱椿给予了极大的支持。
然而,洪武二十五年(公元1392年)皇太子朱标去世,形势发生了变化。朱元璋最终立了太子继妃吕氏所生的朱允炆为皇太孙,抛弃了太子正妃常氏所生的朱允熥。到了洪武二十六年(公元1393年),蜀王朱椿接到召回京师的旨意。当他到达京师时,见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一幕:老岳父蓝玉因权谋问题被父皇处决。朱椿明白,这是父皇对他的警告。
虽然太子在世时,朱椿与他关系良好,然而随着太子的去世,自己与新皇太孙朱允炆的关系变得微妙。洪武二十七年(公元1394年),朱椿通过宋濂的朋友苏伯衡,邀请方孝孺来辅导长子朱悦燫。在方孝孺的影响下,朱椿更加崇尚儒学,并深得方孝孺的敬佩,后者在《学孔斋记》里曾给予朱椿极高的评价。
随着朱元璋的去世,朱允炆顺利继位。朱椿的前期投资开始见效,方孝孺被任命为翰林侍讲,成为新天子的亲信之一。这也让朱椿在建文削藩时保持了相对的安全,虽然同样在打击范围内的王爷们,如燕王朱棣等人,都已被朝廷打压,但朱椿因其贤名未遭波及,甚至连长子朱悦燫也被封为蜀世子。
然而,随着洪武三十五年(公元1402年)九月初二日朱椿抵达京师,局势再度变得微妙。在京师的半个月里,朱椿见到了各王亲弟弟们——包括秦王朱尚炳、晋王朱济熺,周世子朱有燉,皇子朱高燧,以及弟弟肃王朱楧等,也亲眼见证了靖难功臣们的封爵大典。
九月十七日,朱椿辞别京师,然而,四哥朱棣赠予他的一纸诏书,包含了深深的戒谕与试探。朱椿虽以贤名在外,但面对朱棣的警告,他更加小心谨慎,知道自己若无应对得当,可能随时陷入猜忌与打压之中。
结语:朱椿虽然深知自己在永乐朝依然处于四哥的监视之下,但凭借一贯的“贤”字与大义灭亲的决心,朱椿得以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安然度过。然而即便如此杭州股票公司排名,四哥朱棣仍旧没有放松对蜀藩的打压,暗流涌动,一切都在一场场无形的权力斗争中继续演绎下去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头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